昨天,丁肇中前往沙坪壩區磁器口曾經結婚讀書和居住的地方故地重游,回憶當年學習生活的情景
昨日,丁肇中在磁器口遇到力哥,並與之交談景觀設計合影。 本組圖/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胡傑儒 攝
丁肇中借款參觀磁器口,尋找童年的記憶。
磁器口小學師生歡迎關鍵字行銷老校友丁肇中。
丁肇中回渝連續租辦公室報道>
自己拍照、主動和力哥拍照。昨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前往沙坪壩區磁器口曾經讀書和居住的地方故地重游,回憶當年學習和生活的情景。一路上,他依舊用重慶話交流,面對每一個人都和顏悅色,不過在遇到一些科學問題時卻很較真,讓人感受到作為大科學家隨和而嚴肅的一面。
丁肇中和舊居
睹物思人回憶起父親趣事
第二十八中學校是抗戰時期四川教育學院舊址,當年丁肇中的母親王雋英是這裡的老師,他們一家在此居住了6年。昨日上午10點,丁肇中的故地重游第一站來到了這裡。
“變化太大了,認不出來。”丁老下車後連連感嘆。原來,他們在70多年前住過的平房早已被拆了,現在是5棟家屬樓。“前幾年有一個姓宋的女士回到學校,她說曾是你的鄰居,當時你們住的地方叫三宿舍,住了10家人,你住1號,她住3號。”沙坪壩街道的何澤軍介紹。丁肇中馬上想起來了,忙說“對對對,當時叫三宿舍”。
在抗戰教育博物館內的老照片上,丁肇中看到了當年四川教育學院的老照片,辦公樓、圖書館……一棟棟建築物讓他覺得熟悉,連忙端起相機照了起來。
樓下的陳列室里有一塊黑板,丁肇中立即想起父親丁觀海當年作為數學老師,經常在黑板前一手拿粉筆演算、一手拿煙的情景,有時想得太專心,就把煙當成粉筆在黑板上寫字,他發現後就會笑個不停。
重慶大學也是丁肇中幼時的另一個住所。當年父親丁觀海在重慶大學任教,一家人初到重慶時,也在這裡住過一段時間。昨日下午,丁肇中來到重大尋覓舊居,不過當時居住的“饒家大院”,因為2008年重大新建主教學樓而拆除,現在只剩下兩根門柱和“一邛一壑”的門匾掩藏在草坪中。
重大校長周緒紅告訴丁肇中,饒家大院拆除下的木料都還保留著,今後有可能會在新校區復建。
丁肇中和力哥
拿扁擔試了試主動邀請合影
丁肇中的到來,成了磁器口的熱話題。當周圍的游客知道是丁肇中前來故地重游時,都圍了上來。
“這裡比較像我當時在的樣子了。”來到磁器口,丁老看著老房子有些感慨,他說當年這裡是一個碼頭,還記得有很多挑夫,拿著長長的扁擔,挑著重重的貨物穿梭在碼頭和小巷中。
“現在重慶還是有挑夫。”周圍的人聽到他提起後,立刻向他介紹。正在人群中圍觀的力哥唐必海被推到了丁肇中面前。
“就是這種扁擔,我可以試一下不?”丁老笑著問唐必海,隨後拿著扁擔在肩上試了試,說當年他就是看到挑夫們這樣擔東西的。說完,主動要求和周圍的幾名力哥合影。
“我太激動了,大科學家和我合影。”57歲的力哥楊渝成合影后激動不已,他說自己從小在磁器口長大,下崗後當了十幾年的力哥了,一直都知道磁器口出的這個科學家丁肇中,沒想到能有機會見到他,還能合影。
丁肇中和母校
28中、磁小將以丁肇中命名
位於磁器口正街的寶善宮,抗戰時期改為嘉陵小學(磁器口小學),就是當年丁肇中讀書的地方。寶善宮並不大,三面圍成門字形的兩層木樓,中間一塊空地就是當年學校的全部場地。
磁器口小學的師生正在這裡等待著丁老的到來,看到當年讀書的地方已經被修複一新,丁肇中一時沒對上號。當聽介紹自己當年上課的地方就在左邊的二樓,即丁肇中展覽館的樓上時,他立刻走了進去。
上二樓的樓梯是老式的木樓梯,狹窄而陡。隨行的醫生提醒他腿腳不便不要爬樓梯,但他還是堅持爬上木樓梯,想去看一看。
“2007年百年校慶時,我們就想邀請丁教授回來,孩子們還給丁肇中爺爺寫了一封信,不過由於不曉得地址,所以沒有寄出去。”磁器口小學校長劉春明說,這次沒想到丁教授重返母校,讓他們非常激動。
磁器口小學老師呂竟介紹,從2007年起,磁器口小學每年都將綜合評比中最優秀的班級命名為“丁肇中班”,鼓勵這些孩子能夠努力學習,向丁肇中爺爺“看齊”。10歲的王清雯是今年“丁肇中班”的學生,她作為代表,向丁肇中贈送了一幅科幻畫,表達他們對丁肇中的崇敬之情。
為了紀念丁肇中的卓越成就,重慶28中、磁器口小學將分別更名為丁肇中實驗中學校、丁肇中小學校。
丁肇中和自己
成功不是依賴別人取得的
雖然丁老一路表現得童心未泯,但在一些涉及自己情況和科學的問題上,丁老會毫不掩飾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在丁肇中展覽館內,對於掛在牆上關於他和家人的老照片和小故事,他都一一細看。
當看到有張他和祖母的照片,說明卻是“他和外祖母”時,丁肇中特別指了出來。而在牆上掛的關於他的小故事———兒時最仰慕的科學家是法拉第,他將自己的零用錢全部用來買實驗用品時,他逐字逐句看完後,說:“這個是真的,我確定。”
在抗戰教育博物館內,他看到以前國民學校公民訓練細目上,對於“助人”的條目中寫道的———我幫助別人做事,使他成功。立刻轉過來對周圍的人說,他不是很贊同,做科學一定要做自己。成功不是依賴別人取得的,愛好、專一、努力,是成功的三個必備條件。
丁肇中和老師
一把抱住她問候“老師,你好”
今年88歲的吳澤碧上世紀40年代曾在嘉陵小學當過老師,作為當時還健在的老師代表,她特地趕來看丁肇中。看到曾經的老師,丁肇中一把抱住了她,親切地問候道:“老師,你好!”
“當年我教一年級,並未給他上過課,但知道他。”吳澤碧說,當時學校學生不多,一個年級就三四十人,丁肇中當時的學習成績很好,特別是數學,老師提問幾乎都難不倒他,有時沒教過的知識他也會。因為他父母都是教師,丁肇中不僅學習好,而且很有禮貌,非常尊重人。
已故嘉陵小學校長範仲琳的小兒子、67歲的重慶七中退休教師範榮謙說,父親1938年起開始擔任嘉陵小學校長,和丁肇中一家都熟識。他說,父親對丁肇中的印象非常深刻,說當時學校的數學課除授課本知識外,還上了高小課程,如四則運算、比例、百分法、利息等問題,丁肇中經常受到數學老師陳敬承的表揚,說他數學理解力過人,演算習題快,答案準確。
2011年7月21日,102歲高齡的範仲琳過世。“父親生前一直盼著他回來,再看看他。”他說,雖然父親未能如願,但昨天他終於替父親了了心愿。
重慶晨報記者 雍黎
丁肇中和銀行職員
他寫了本32萬字的“天”書
丁肇中說拿回去會看一下
昨天早上8點,一踏進銀行大廳,站在櫃臺邊的保安老楊立馬朝陳長貴小跑過來,問道:“見到了沒有啊?”
“見到了,見到了,還聊了幾句。”陳長貴咧開嘴,滿臉掩飾不住的激動。
陳長貴是市內一家國有銀行兩江支行的客戶經理,40歲。前天,丁肇中來到位於北碚的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做學術講座,他特意帶著兩頁寫給丁肇中的信,以及研究了十年的《智慧戰勝一切》書籍趕往聆聽。
銀行職員給諾獎得主送書
銀行的同事幾乎都知道,陳長貴耗費10年寫了一本32萬字的書《智慧戰勝一切》,講的是探索宇宙關係學原理。除同事外,保安老楊手上也有一本。
雖然書已出版,併在市面上銷售,但陳長貴一直希望能得到宇宙研究方面專家的肯定。當得知丁肇中要來重慶的消息後,4日上午,陳長貴給丁肇中寫了一封長達2000多字的信,闡述了自己對接口經濟物理學的研究。
5日一早,揣著《智慧戰勝一切》和兩頁信紙,陳長貴趕到北碚。講座結束後,陳長貴一直緊隨丁肇中的腳步,合影時裝作工作人員幫著拎包,走路時就悄悄尾隨。
“你想做啥子?”直到工作人員註意到陳長貴後,向他提出質疑。“我花10年寫了一本書,關於接口經濟物理學,希望丁肇中先生幫忙看一看。”
工作人員將他帶到丁肇中的面前。“簡單說了兩分鐘,他問這本書是不是我寫的,學的是啥子專業,離開時他說會回去看一下。”陳長貴稱。
愛鑽研十年寫書32萬字
陳長貴出生於1973年,豐都人。他稱自己從小就善於思考,上初中後,在豐都縣圖書館自學完近40本物理學專業書籍,並逐步瞭解了一些物理知識。3年後,陳長貴進入四川省商業學校學習市場營銷專業,併在計算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1993年,陳長貴進入銀行工作。
工作後,陳長貴很愛學習,他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一次性通過了國家高級程序員考試。2006年5月,又一舉通過了國家系統分析師考試。
2003年,陳長貴正處於而立之年。“也就是一剎那功夫,我突然想清楚了自己幼時多病的道理,為什麼這世上有人富、有人窮,其實任何東西都有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以達到宇宙間的平衡。”明白這個道理後,陳長貴開始寫《智慧戰勝一切》。
在長達32萬字的書中,陳長貴提出,一切能夠控制平衡的事物,都是財富。於是,他用計算機的接口輸入輸出平衡模型,創建了接口平衡經濟學和接口平衡物理學。在這個理論中,一切量子交換行為,都是為了淘汰平衡作用最小的,留住平衡作用最大的,以最經濟的接口消耗,獲得最多平衡接口的控制功效(財富)。他認為,一切量子運動,都是經濟運動,都是追求財富的運動。
就書籍的現實意義,陳長貴談到,財富的多少,成敗的關鍵,最終取決於平衡方方面面接口的關係運作能力。“明白了宇宙間的接口平衡理論,才能充分發揮每個量子成員的平衡控製作用,經濟高效地獲取財富,更好地適應環境、從而改變環境。”陳長貴說。
聲音>
專家稱尚無科學依據
同事贊其膽量和勇氣
重慶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李瑾認為,按照自己的理解,陳長貴的理論並不准確,沒有科學依據,但如果類比到生活中,從而鼓勵人們積極進取的生活值得鼓勵。
同事徐婕超認為,先不說這本書內容如何,就一名銀行工作人員的膽量和勇氣而言,就值得肯定。曾經在豐都支行的同事操良說:“陳長貴都40歲了,還一直堅持夢想是非常不容易的。”
鏈接>
《智慧戰勝一切》,陳長貴著,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刊號為ISBN978-7-5059-7960-4
文/重慶晨報記者 劉冰鑫
圖/重慶晨報記者 苑鐵力 (原標題:故地遇挑夫 丁肇中笑問可以試一下不 )
- Mar 29 Sat 2014 18:32
故地遇挑夫 丁肇中笑問可以試一下不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